人工智能我們叫他(AI),簡單來說就是通過計算機實現人腦的思維能力,包括感知、決策以及行動。當前人工智能的商業化主要是基于計算機視覺、智能語音、自然語言處理等技術,并且在一些特定的領域有了相應的產品或服務.比如:自動化生產,自動化清洗等行業。 
我國人工智能發展現狀 我國人工智能技術起步較晚,但是發展迅速,目前在專利數量以及企業數量等指標上已經處于世界領先地位。2013-2018年,全球人工智能領域的論文文獻產出共30.5萬篇,其中,中國發表7.4萬篇,美國發表5.2萬篇。在數量占比方面,2017年中國人工智能論文數量占比全球已經達27.7%。當前中美兩國之間人工智能科研論文合作規模最大,是全球人工智能合作網絡的中心,中美兩國合作深刻影響全球人工智能發展。 我國人工智能專利申請數 iiMedia Research(艾媒咨詢)顯示, 截至2017年12月31日,中國人工智能專利申請數達46284件。隨著國家大力提倡、投入研發逐漸增加,人工智能運用到越來越多的行業領域,未來相關專利數量應當會持續增加,人工智能技術產業化發展前景向好。 我國人工智能領域融資額 iiMedia Research(艾媒咨詢)顯示, 2018年中國人工智能領域共融資1311億元,增長率超過100%,投資者看好人工智能行業的發展前景,資本將助力行業更好地發展。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和落地,深度學習、數據挖掘、自動程序設計等領域也將在更多的應用場景中得到實現,人工智能技術產業化發展前景向好。 我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規劃 國務院印發的《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》提出,到2020年人工智能總體技術和應用與世界先進水平同步,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500億元,到2025年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4000億元,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論、技術與應用總體達到世界領先水平,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。隨著政策的進一步推動以及技術的進一步成熟,人工智能產業落地速度將明顯提速。 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趨勢分析 1、中國人工智能未來熱度持續 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,目前中國整個人工智能產業規模仍在保持增長,同時國家也在不斷出臺各類人工智能產業扶持政策,資本市場對人工智能行業的投資熱情不減,技術方面不斷突破是產業增長的核心驅動力。 未來人工智能產業的走向取決于算法的進步,由于算法的技術突破是決定人工智能上限的,所以未來人工智能企業拉開差距就在算法的技術突破上,誰能先在算法上取得成功,誰就能取得資本市場青睞,同時產業落地也會進一步提速。在算法方面,目前已經有深度學習和神經網絡這樣優秀的模型,但就目前國內人工智能算法的總體發展而言,工程學算法雖已取得階段性突破,但基于認知層面的算法水平還亟待提高,這也是未來競爭的核心領域。 雖然算法決定人工智能上限,但是目前的算法短時間內可能很難有所突破,所以算力也是目前人工智能企業競爭的一個重點方向,以目前的算力水平,主要實現商業化的人工智能技術為計算機視覺、智能語音等,未來若算力進一步突破包括算力的提升、生產成本的降低都會使人工智能技術的產業化進一步深入。 2、人工智能技術逐漸成熟,5G或助推商業落地提速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進一步成熟,未來企業商業應用能力將成為資本重要考核因素。同時隨著5G商用時代的逐漸來臨,人工智能技術連接效率也將進一步提升,深度學習、數據挖掘、自動程序設計等領域也將在更多的應用領域得到實現。
相關產品: 自動化裝配線 相關知識: 智慧工廠
|